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努力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7月8日至7月12日,艺术与创意学院团总支与公共管理学院团总支在院团委的指导下共同组建“艺薪助农 五彩乡村”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共17名实践队员在指导老师邓睿、周安琪、贾佳、梁宇的带领下,赴长丰县水湖镇李杨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体验特色志愿“红” 为乡村振兴接续添光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团队成员在水湖镇李杨村书记郭同丰的带领下深入脱贫户和老党员家中进行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去米和油等物资。了解他们心声,聆听他们的诉求。同时还行动不便的老人打扫卫生、整理房间,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关心、关爱,将爱心和温暖送到老人们的心里。尤其是来到抗美援朝老兵、老党员龚兆金的家中,一进门龚老和老伴就热情地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当年入党的故事,回顾起为党和人民奋斗的光辉岁月,声音激昂,神采飞扬大家也听的入迷。同学们深切感到,没有广大老同志的长期英勇奋斗,就没有今天党和人民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实践团成员还通过手中的画笔,为志愿老兵留下了珍贵的画像,致敬“最可爱的人”。
实践团通过调查问卷及入户访问的调查形式进行调查,并与李杨村村干部以及村民促膝聊天。通过实地调研,让实践察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切实感受到党员干部用心为村民做实事,看到了村民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在不断增强。让长丰真正成为“长治久安、人寿年丰”之地。
艺术滋养关爱“橙” 为丰富文化生活增彩
文化振兴是乡村社会稳定的基石。文化振兴能帮助村民树立发展信心、振奋精神、生发激情,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实践团队始终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精心打造“艺薪美育小课堂”“‘红薪’支教团”等一系列薪火相传、共同接力的志愿特色品牌,非遗竹编、手工草莓制作、消防演练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当地孩子们带来了知识的滋养,不仅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美的种子,还增强了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服务李杨村乡村教育振兴,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乡土教育、素质拓展等。队员们采用问卷调查、谈心谈话、开展讲座等方式为学生建立爱心档案,为每一位孩子制定成长小计划。
共护和美乡村“绿” 为乡村产业转型赋能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长丰实践团立足李杨村乡村特点,在规划中注重保留当地特色,同时融入现代元素,使村庄在传统与现代交融中焕发新的生机。在了解到李杨村希望通过打造“文艺乡村”吸引游客这一乡村文化建设需求后,实践团组建设计团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当地的文化底蕴,深入田间地头观察草莓的生长环境,随后发挥专业优势设计“马拉松”路线、并绘制一系列彩绘指示牌,同时设计出新的草莓IP形象,并延展出多种元素设计。
为了将这份“甜蜜”传递给更多人,队员们化身“草莓科普主播”,利用互联网平台直播,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力,将长丰草莓的独特魅力与营养价值传递给了更广泛的受众,增强了公众对长丰草莓品牌的认知度与好感度,为地方产业的推广和乡村振兴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奋斗人生最年“青” 为红色精神传承助力
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长丰实践团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宣讲实践等重点内容,组织学习红色文化、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精神,通过“理论+宣讲”“理论+走访”等形式,让团员青年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将红色故事讲到点子上。团员青年积极争当实干家,不做“客里空”,争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新时代好青年。
红色故事仍未走远,红色力量也将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奋斗中得以延续。一百年前,一艘红船缓缓驶来,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中国青年在浙江南湖上燃起星星之火,奉献全部青春。一百年后,艺“薪”学子走进基层,亲身实践,激扬家国情怀,与祖国共命运,和民族同进步,书写青年新风采。
总结归纳思考“蓝” 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年力量
青春因奋斗而美丽,人生因拼搏而精彩。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安职学子青春的脚步不曾停歇,服务乡村振兴的故事也一直在续写。长丰实践团的成员立足乡村,结合特色设计精美文创,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五天来,团队收获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对乡村振兴的全新理解、社会实践的全新感受和对自己专业肩负责任的重新认识。面向实际、深入实践、知行合一,安职青年以脚步丈量长丰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用专业知识和青年智慧推动乡村振兴,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文/周安琪 邓睿 贾佳 图/汤文文 陆思翔 梁宇)
初审:杨淑涵 预审:闫冰